山坡上茶花竞相绽放,谱写致富新篇章:东城区
栏目:企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5-11-01 12:43
口袋咸宁报道,金秋十月,幕府山林木变色,东城县32万亩油茶林正值采收高峰。满山的山茶花绿红交替。...
咸宁袖珍报告 金秋十月,整个幕府山森林变色,东城县32万亩油茶林正值采收高峰。生长在山野间的山茶树上,绿红的果实压在枝头。农民们背着竹筐在森林中行走,用指尖采摘水果并背着。山脚下的加工厂里,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山茶油的柔和香气从山顶飘来,营造出“森林茂盛、水果丰收、产销齐头并进”的丰收景象。 迄今为止,桐城市已新种植了200多个油茶园,为11万名农民创造了就业机会和收入。这株看似普通的山茶花,正以强大的产业活力,掀起了席卷全县的乡村振兴革命。 “未来五年,我们将实现稳定全县油茶生产面积达40万亩,推动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亿元!”通城县县长杨修伟的话充满了对油茶产业的期待和信心。 从干旱荒山到示范引领,油茶种植成为“绿色银行” “今年又是丰收!基地拥有高产油茶林3000多亩,预计可收获鲜果90万斤,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仅此一项就可以带来丰厚的利润。”湖北戈壁湖绿色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金定武站在塘湖市夹壁村油茶基地的观景台上,看着这片油茶林,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西南里。 15年前谁能想到这里是一片草木丛生的山区?如今,这里不仅是国家级油茶示范基地,还有水泥路通上山到山顶的收获区。轨道运输机沿着林道行驶,将刚采摘的茶果快速运往加工厂。这里曾经是一座“荒山”,但面貌已完全改变。 2010年,在外工作多年的金定武响应通城县委、县政府“回乡创业,林木茂盛、人民富裕”的号召。他带着10万多元的积蓄回到家乡,承包了100多亩荒山,开展了油茶种植生意。“油茶种植周期长,前几年大多没有利润,最初的资金压力和技术难度几乎压垮了我。”金定武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创业初期所面临的困难。为了缓解这种压力,他想出了一种称为“简短但增加”的方法。这个想法是在山茶林中种植西瓜和虎杖等短期经济作物。这不仅盘活了土地资源,还通过短期利润补贴了油茶种植成本。 终于,2016年,金定武的茶花林第一次结果了,当年他就获利5万多元。这“第一桶金”更加坚定了他种植茶花的决心。如今,其种植面积已从最初的100英亩扩大到11000英亩。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来自5个城市和周边23个村庄的农户参与茶花树种植。每年向农户收购鲜油茶60万公斤,直接创造就业,增加300多人收入。 “以前山上杂草丛生,只能当柴火,现在种上了山茶花,荒山变成了‘青山绿水’。”恩奇斯'。我在山脚下打工,但也可以卖家里几公顷山茶林的新鲜水果。我一年能赚两万多块钱!”协会会员金光福!他一边飞快地摘着山茶果,一边笑着计算着额外的收入。 从常规提取到增强技术能力,一滴山茶油创造“高价值密码” 在湖北黄宝山绿色产品有限公司茶花博物馆,该公司副总经理杨洪旺演示冷榨山茶油的工艺流程。 “我们的茶籽首先经过精确陈化,以提高油沉淀率,然后我们使用冷榨技术。这使我们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山茶油中的营养成分,而不破坏活性成分。” 据介绍,该公司的专利“油茶籽冷榨脱壳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项技术不仅将山茶油的得率提高了8%,而且将山茶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提高到90%以上,进一步提高了其品质。 实现全链条发展,黄宝山公司开发了一系列优质食用油和“古水”天然护理产品,涵盖食品、美容、日化等领域。与广东精穗生物科技公司合作建设的茶皂素提取生产线,每年可加工茶渣5万吨,提取高纯度茶皂素3000吨,使茶渣附加值提高10倍以上。 “茶果全身都是宝,我们用每一个部位来加工它!”杨洪万说:“其中,茶籽油是优质食用油。从茶渣中提取茶皂​​素用于制作化妆品,从茶叶中提取茶叶用于制作洗涤剂,从茶皮中提取木糖醇和单宁,d 残渣还可以用作有机肥。” 近年来,东城州以油茶产业为重点,不断做大、补充、强化链条,推动产业由“单一种植+加工”、“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多元化发展”转变。该州正在建设覆盖种植、加工、销售全流程的冷链物流体系和质检中心。 “一品一码”追溯技术让我们可以追溯“从森林到餐桌”的全过程。 2023年,东城县成功签约中央油茶产业示范奖和油茶补贴项目,已开工建设总投资近3亿元的油茶深加工产业园。 “未来我们将重点发展功能性食用等高附加值产品东城县林业局局长胡斌说,让东城山茶油不仅香在餐桌上,也香在药店货架上,把油茶保健品、药用辅料等产品,让东城山茶油香起来,把茶花产业产值从“亿元级”提升到“亿元级”。 从单一产业到文旅共生,森林产生“多元效益” 金秋时节,在马岗市城岙村,不仅可以看到正在成熟的山茶果,还可以看到漫山遍野的山茶花竞相绽放,如白雪覆盖山林,白花瓣点缀枝头的热闹景象。满山欢声笑语,游客们在花丛中漫步、拍照、登记、跟随农户学习采摘茶花。 “放眼望去,空气碧绿,可赏山茶花,采摘骆驼”ia浆果和吃正宗的农家食品。和家人一起度过一个轻松的周末,比去风景区更舒服!”来自武汉的游客刘女士很高兴和姐妹们在山茶花海里拍照。 城澳村油茶合作社主任毛旺龙率先采用了当地“油茶+文化旅游”的模式。 2011年,他带领村民清理闲置土地,种植茶花。基地占地200亩,现已扩大到1600亩,年产鲜油茶35万公斤。 随着山茶林的名声大噪,前来参观的游客也随之增多。毛旺龙先生深知“农旅融合”商机,整合村里闲置农场,打造集“油茶采摘、海洋花卉、农家餐饮、垂钓休闲、以及亲子经历。” “以前,我们只靠卖山茶花赚钱。现在每天都有游客前来。餐饮、住宿、体验项目均可创收。 “我们的收入来源比以前多了很多。”农场主毛跃江接起谈话,笑着说道。“每个周末,农场的桌子都要提前预订。有时人太多,需要村民的帮助。 “我们大家一起努力赚钱!” 目前,东城县拥有油茶林面积32万亩,以国家农村产业综合开发示范园区建设为抓手,建成10多个油茶文化旅游带和产学研研究示范基地。特色鲜明的“水果”旅游线路每年吸引周边省市游客10万余人次,百余户农民开设农场、宾馆、特产店,“把茶林变成风景区,把农民变成宾馆,把农产品变成旅游产品”。 从干旱的山林到茂密的森林,从单一的采油到全链条的发展,从传统的林业到三产融合,东城油茶产业的“分流”发展,生动体现了该县“清溪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贯彻落实。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动油茶产业与文旅、康养、科研的全面融合,让来自幕府山地区的一滴‘金油’洒遍千家万户、丰富起来。”桐城县委书记黄建平的话,为桐城油茶产业的未来制定了更广阔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