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尖区文旅融合,为现代城市建设增添色彩
栏目:企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5-10-11 12:23
新京报网(湖北日报网)讯(克东通讯员)金秋色彩山河,芳草如茵,箭彩斑斓。中秋、国庆期间,茂前区举办严格的花发节节日。...
新京报网(湖北日报网)讯(克东通讯员)金秋色彩山河,芳草如茵,箭彩斑斓。中秋国庆期间,毛尖区紧紧围绕“花发,如此生活”的主题,将文化旅游活动深度融入有机城市生活建设。旅游人数增长21.2%,旅游总收入增长20.9%。辖区各大超市(市场)累计实现销售额约3.6亿元,实现了“庆节日、促消费、惠民生、提升品质”的综合体验价值。东沟革命古迹的红歌、一线坪稻田的欢乐歌声、四友人的工业欢乐、秦巴营区的星空浪漫……毛尖区正以“文化旅游+”盘活各类场景,强化人文关怀。以“热情服务”谋生。我们依靠“深度融合”加速发展动力,确保现代城市的温暖流入每一个景点、每一次互动、每一个微笑。 花生命节是一个集文化和旅游于一体、场景多样的双重节日。 “在老工厂看动漫,是毛子的‘潮流’!” 10月6日,西四象屿文化产业园,一辆以初音未来为主题的花车停在装满时代物品的古董机床旁。来自武汉的游客林曦拿着相机拍了一系列照片。 “二次元融合的工业风,比逛网红店更让人难忘。”双节期间,毛尖区打造了“红铸魂、田园趣、创新圈、生态营养”四天活动体系。 20余项特色活动覆盖各个年龄段,赋予“花毛酱”文化深度和生活温情。 合唱团红歌。图片提供:通讯员 红歌映秋,火蔓延。 9月30日一早,在毛尖区毛塔镇东沟革命旧址的一棵银杏树下,数百名干部和群众举着小红旗,齐声高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声回荡在山谷和溪流周围。在西象屿公园,老工人李建国带领年轻工人高呼“我们工人有力量”。工厂的黄色墙壁和粗糙的横梁提供了最令人心酸的背景。我做到了。身着校服的人民小学的孩子们用声音宣告:“我们属于祖国”,连接城乡的“红歌快闪”,让秋天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红歌快闪》。图片提供:通讯员 重拾乡村的欢乐并铭记怀旧之情。磨豆浆的石磨转动的时候就是节日!在毛尖区大春镇小豆镇的豆腐西城市场,豆腐西城的网红王川教游客如何推石磨。 1000公斤热豆浆、豆腐当天就被抢购一空,近30个农贸市场的散养鸡蛋、高山蔬菜也半天就被抢购一空。更令人惊讶的是,无人机正在将包装好的“三穗豆腐”直接运送到市区。 “从田间到餐桌只需20分钟,而且太新鲜了!”收到无人机送来的豆腐的市民刘建民阿姨称赞“新鲜又好玩”。毛塔市一线坪生态公园举办南瓜保龄球和玉米脱粒比赛,孩子们拿着南瓜打木瓶,家长们坐在一起剥玉米比赛,获胜的家庭可以带回家自制大坪茶礼盒。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帮奶奶剥玉米,今天我要带宝宝再去体验一下。这些都是节日里应该放的‘烟花’。”游客张敏的话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时尚游戏跳出圈子,带来工业风。 9月27日,在环球港举办的“毛尖十大文创产品”发布会上,木制“机器人车”模型榉木和东沟红全景明信片一经发布,就收到了500余份预订。在街舞选拔赛《我要在本地比赛中获胜》中,16岁的李想的《Thomas Full Spin》赢得了观众的掌声,观众们举着写有“毛尖潮玩”的发光牌,欢呼雀跃。民族风情动漫嘉年华Encuentro Cuatro Cuatro Alas公园入口处为重要嘉宾签名。很多年轻人来这里cosplay、玩手办,还有已经废弃不用的前东风44厂多年来,是最受欢迎的。 生态滋养心灵,享受宁静。 “秋夜,松树的波浪在歌声中聚集。山姆河森林音乐会上,游客们坐在森林里的帐篷里,聆听着“风吹麦浪”与河声交织在一起的旋律。观众在鲜艳的国旗前自发唱起《我和我的祖国》。晚上,在四川房车营地,10多个家庭围着篝火制作月饼,爱心的陪伴。 萨克斯四重奏演奏《我爱你中国》的旋律,孩子们举着灯笼,跟着旋律唱起《红旗飘扬》。在秦巴星空营地基地,工作人员向孩子们讲解中秋赏月的习俗以及有关月亮的科学知识。 “原来月球上的‘兔子’是一个陨石坑!”七岁的杜杜兴奋地分享了这个智慧他的母亲。看到三代人在同一屋檐下露营是假期中最温暖的景象。 10月6日晚,《花发尖诗意人生——十堰市中秋诗集2025》同步毛塔哥文化广场、吉祥社区、桃源部落,呈现一场传统韵味与现代气息相结合的中秋文化节。 热情的服务和细致的细节。 “人民城市”安全网络 双节期间,毛尖区将秉承“民城为民”的城市建设理念,把服务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做到“零安全事故、零投诉”,让游客度过一个舒适、安全的时光。 了解更多关于同理心的知识。山木溪的活动场地设有“可爱宠物互动区”,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喂小羊和兔子,并在旁边的自然科学展板上了解植物。在Daime的“青春秀”上i国际广场,每小时都会进行一次抽奖活动,并为会员送出店内优惠券。游客王慧茹赢得了200元餐券。 “看完节目,我吃了炖菜,我很高兴,因为我的钱少了。” 该技术增加了动力并提高了效率。 “一下高速,我就收到邮件,告诉我哪里可以停车,哪里可以吃特色菜,非常方便!”开车的游客陈辉说道。茂田区已开放机关停车场22个,新增临时停车位300个。大川市启动无人机“双向配送”,将农产品送至城市,将城市小吃送至农村。游客还可以在互动无人机足球区体验“飞行的乐趣”。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将驻扎在高速公路出口和景区入口处,提供路线引导和行李搬运服务。 “志愿者帮助我们装载婴儿车,这节省了我们付出了很多努力。”妈妈李李说。 安全陪伴和无障碍运输。节前,该区成立监察组,对全区景区、民宿、市场进行“地毯式”安全检查,整改23处火灾隐患。设立24小时旅游投诉热线,所有疑问将在10分钟内得到答复。在南部山区首次对轻微交通违法行为实行不处罚。 “游客不习惯这里的路况。多一些警告,少一些处罚,可以让大家更享受时光。”一位执法官员说。 产业汇聚活力,文旅融合,打造“包容发展”新动能 “文化旅游不仅仅是一种‘流行趋势’;它必须是让游客来、留、想回的东西。”双节期间,毛尖区将以文化旅游为纽带,推动深度旅游“文化+农业+工业+商业”融合发展,为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注入持久动力。 烟花爆竹促进更高的收入。得益于豆腐市场,大川市20户农民平均收入超过2万元,农产品销售额比上年增长40%。环球港、狮子象屿等商圈客流量同比增长45%,文创产品预售订单超1200份。区内民宿、房车露营地预订率达100%,采用“森林音乐会+露营”、“动漫嘉年华”等方式。 “+餐饮”的“文旅+”模式,将消费场景从“一次打卡”转变为“全球体验”,假日餐饮、零售额较上年增长38%。 旧地标成为新的入口。双节期间文化旅游市场环境爆发有序,这是毛尖区长期资源储备的结果。西象屿文化产业园盘活了东风44家工厂的工业遗产,成为每年超过50万人次参观的“潮流地标”。东沟红色景区学习活动丰富,“红色课堂”成为中小学社会实践的“热门选择”。山木谷、金巴营地依托山水资源,打造“生命科普教育IP.自然+文化旅游”,吸引万余户家庭度假,实现“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接下来,毛健将加强“农业体验+科普教育”系列活动,把一线坪生态园打造成新的“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扩大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文化、文化、旅游,实现“景点引导、物资配送、应急救援”多功能覆盖。深化工业遗产改造,为44条道路增添汽车文化体验,让“国潮+产业”成为毛尖市新标志。 茂前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发展理念,让文化旅游成为城市品质的“正点”、人民生活幸福的“催化剂”,让“茂前花城”不仅是度假场景,更是一年四季的生活。
上一篇:农村秋天的画
下一篇:没有了